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率先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对构建这一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Xi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赋予了新时期广东社会建设新的使命,也为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准确、深刻理解“共建、治理、共享”的丰富内涵,自觉肩负起“走在国家前列”的光荣使命,加快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思想,这既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发展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改革发展中取得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的成就,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发挥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广东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新时代确立了社会治理的新目标。我们必须着眼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抓住人们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做到最好,一件接一件,年复一年。“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安居乐业,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的福祉、幸福和安全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从民生中获取更多利益,解决更多民生问题,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率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地基不牢固,大地在震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是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要抓基层,打好基础,这是长期的办法,是坚实的基础。”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必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牢固确立抓基层、重视、关心和支持基层的明确定位,加大投入,把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是党执政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要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思想、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发展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广东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大省,流动人口超过4000万,是基层工作服务的重点群体。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拓展农民工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加快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理、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法律是治国的关键,法治是国家治理制度和能力的重要支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必须提高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水平。坚持协调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善治。我们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不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的感情,损害人民的权益。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权利和法定权利等法治基本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在支持和诚信,切实增强全社会实施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重法轻法的社会氛围。 使遵纪守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人民哪里不高兴,哪里不高兴,哪里不满意,我们就努力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社会治理的方向。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的有机结合,以钉钉精神,努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编辑:林永善)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2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