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0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社广州7月1日电: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的“海湾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记者许潘查玉轩

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之际,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迎来了新一轮千帆民族跨越发展热潮。

推进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的区域深度合作,是一项开拓性、探索性的事业,没有国际先例。自2017年7月1日《粤港澳深化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利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两年来,从广深港高铁到港珠澳大桥,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深入合作,事实证明,在中央政府的规划、部署和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坚持“一国两制”的基础,而且充分利用“两制”的优势。三地规则对接的深化,不仅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全球范围的区域合作谱写了新的篇章。

“超级工程”见证了三个地方冲破障碍

盛夏时节,伶仃洋海阔天空,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三地。在宽阔平坦的桥面上,交通和客流不断。

这是一系列美丽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初,进出港珠澳大桥口岸的旅客人数已超过1000万;仅今年前5个月,大乔港进出口货物总值就达到145.6亿元,货运量达到9.9万吨。

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不断增加的客流促使桥梁管理部门为东人工岛的旅游发展做好准备。回顾半年多的运作和十多年的筹备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整合和三地规则对接的实现,港珠澳大桥才能从复杂的利益诉求中“突围”。

凭借精湛的工程设计,一条将车道分为两条并相互交叉的高架桥,让香港靠左行驶的右舵车在登上大桥后,转向靠右行驶;在重大决策方面,大桥已经形成了涵盖中央部委、粤港澳政府和项目法人的治理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对于桥梁工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三地遵循“高不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优势;面对三地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桥梁委托法律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充分干预,确保重大决策得到法律的充分支持;港珠澳大桥口岸实施的“粤港海关快速通关对接合作模式”和港粤海关对货车检验结果的互认政策,进一步简化了港珠澳大桥口岸的通关流程...

充分利用& ldquo一国两制。& ldquo海湾地区的新篇章。& mdash& mdash对接粤港澳大湾

“三地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座桥是由广东、香港、澳门中的任何一个单独建造的,或者是“率先建造”的话,可以说是造不好、造不好。港珠澳大桥跨境合作的每一小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境合作的重要一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践表明,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三方面的共同利益是可以实现的。”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玲说。

充分利用& ldquo一国两制。& ldquo海湾地区的新篇章。& mdash& mdash对接粤港澳大湾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表示,港珠澳大桥不仅完成了基础设施硬件的“无缝切换”,还实现了概念对接和三地规则衔接,从左、右舵的自由切换到运营阶段的超载超速控制和车辆保险要求。

“内地与香港、澳门在法律、制度、标准、习惯、文化等方面确实存在一系列差异。但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和运营证明,三地可以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制”各自的优势和优势,寻求互补共赢的机会。”他说。

2018年10月24日,庄东平驾驶“广东ZJD86港口”牌照卡车,成为第一位通过港珠澳大桥抵达内地的卡车司机。“方便”和“快乐”是他最直接的感受。

现在,他所服务的珠海广丰物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港珠澳大桥的“大赢家”。总经理贾森预测,跨境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和直邮的总进口量将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700%以上。

消除障碍,促进“宜居、宜商、宜旅”的实现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公布,“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成为规划重点。

对此,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新华社表示,早在2018年,广东省就对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了8个方面的30个具体问题,赴10多个国家部委汇报对接并争取支持,推动港澳居民申请居住证、取消就业证、降低跨境通信费,得到了三地人民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快对接商业环境,更好地对接科技创新政策,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更好地衔接民生规则,推动持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参与广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促进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相互承认,促进港澳专业人才门槛的降低。”他说。

充分利用& ldquo一国两制。& ldquo海湾地区的新篇章。& mdash& mdash对接粤港澳大湾

对接规则将有利于民生。今年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公布,标志着澳门将参与大湾区建设正式纳入当地五年发展规划。其中,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加快建设宜居宜居城市、促进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化、帮助大湾区居民就业等被列为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 ldquo一国两制。& ldquo海湾地区的新篇章。& mdash& mdash对接粤港澳大湾

在香港,由于规则对接和整合发展,跨境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开通,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粤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合作进一步推进;从旅游到专业服务,产业合作也广泛开展。

对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全认为,大湾区不仅可以为香港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还可以促进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把大湾区建设成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圈,可以把香港居民的生活扩大到0+以上,使大湾区成为香港的一个广阔的腹地。

如今,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的出境大厅,许多旅客会在香港港区的出境检查通道前停下来,用手机和相机记录“同地检查”的经历。自2018年9月23日开通以来,这种便捷高效的通关方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大湾区不仅尊重两种制度的差异,而且通过转换、融合和适应,将两种制度的差异转化为两种制度的利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制度红利,造福于内地、港澳同胞。现在,大湾区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舞台。未来的大湾区将继续满足内地、港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郭万达说道。

大湾区规则对接探索为全世界提供了借鉴

今年3月,位于广州郊区的从化赛马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纯示范速度马术比赛,这是香港赛局首次在内地参加速度马术比赛,吸引了1700多名内地观众。

过去20年,香港赛马会一直致力寻找额外土地,以兴建额外设施,协助沙田马场的马匹训练。香港赛马会最终决定在从化马场建造一个新的马匹训练设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从化不受管制的马类动物疫区和马场的建成和持续运作,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功范例。

丝绸之路之谷研究所所长梁海明表示,从化赛马场的成功案例表明,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也为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市场机制之间的对接与融合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研究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功推进政策、设施、贸易、资本和人心的互联互通,对于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五个联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翔也认为,大湾区建设中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创新体系,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提升顶层设计,布局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是大湾区出口体系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如今,从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到推动广东制造业和港澳服务业“组团出海”,从粤港澳共同推广大湾区品牌,共同招商引资,共同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大湾区规则对接正在全球市场释放积极的溢出效应。

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取向之一。展望未来,广东将与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开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放措施联动,引领形成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开放格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宽。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充分利用& ldquo一国两制。& ldquo海湾地区的新篇章。& mdash& mda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3858.html